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赵先平长篇小说《穿过密林》的影像化叙事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赵先平的《穿过密林》突破正统的革命题材叙事模式,借鉴影视叙事手法,传奇性书写左江地区的革命历史,在叙事结构上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段落场景进行镜头化、戏剧化处理,小

赵先平的《穿过密林》突破正统的革命题材叙事模式,借鉴影视叙事手法,传奇性书写左江地区的革命历史,在叙事结构上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段落场景进行镜头化、戏剧化处理,小说语言有着明显的画面感、镜头感,营造出“看”小说的视觉化效果,影像化叙事风格十分突出。

一、主题的传奇性书写

传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语境中,指的是唐、宋文人创作的短篇小说,“是用传记体、史传体来写奇异人物、奇特故事,或为奇人异事记录立传”[1]100。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传奇一般泛指奇人奇事,这与西方文学中传奇叙述基本一致,当然,对传奇的定义中外各家莫衷一是,但有一点看法基本一致:无论“传奇”的体裁或题材如何变幻,都应该具有奇特的虚构的叙事特征。市场与大众文化的合谋,为满足影视观众的猎奇心理,获取高票房、高收视率,荧幕总是不缺乏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传奇性成了影视成功的秘诀。《穿过密林》讲述的是左江地区的革命史诗,赵先平在对这一主题的书写当中,有着明显的传奇叙事特征。

(一)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赋予文本传奇性

左江流域地处南亚热带,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左江流域经过千万年的自然造化,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左江两岸风光毫不逊色于桂林山水,奇峰峭壁,层峦叠嶂,壁画总在不经意中露出惊鸿一瞥。舟行碧波上,画在壁上走,山水流彩让人犹如置身诗画之中,沉浸其中,仿佛听见壮族先民战鼓雷鸣,呼啸山林,又仿佛听见天琴呢喃……得天独厚的奇丽风光,孕育着独特的南疆人文。且不说环绕全文的神秘的黑水河,也不说豪迈奔放的德天瀑布,就说地处左江腹地的桃城。云南名匠设计桃形的城墙,风水先生设计的“龙游戏珠”局,不食烟火的神仙施法助力筑城墙,这些小说中讲述的民间传奇如清晨的雾气缭绕,给美丽的桃城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令人心驰神往。故乡的环境之于作家,就像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学者邹建军也认为,地理环境对作家的影响十分重大,犹如基因,左江流域的独特的“地理基因”,无疑也影响着赵先平的创作,从《对手》小说集的诸多本土题材的创作到首部长篇小说《穿过密林》,一以贯之得到了生动体现。小说中的男女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战于斯,却并非只有穿过密林的浪漫,也有着左江一般冷静和执着的精神气。深山老林中的烧炭功夫,左江两岸的打游击,两辈人的国仇家恨,恩怨纠葛……都以这奇崛的自然背景作为幕布,一出又一出,波澜壮阔地上演。小说的暗线是20 世纪30 年代初的革命,龙州起义,父辈投身红色革命,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革命归于暂时的失败,红八军撤出了龙州城,但却为下一代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一批枪支弹药。小说的明线是20 世纪40 年代中期以后,以林月亮为代表的新生代,接受了新思想,义无反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续搞革命,决心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最终取得了胜利。左江流经的凭祥、宁明、龙州等县市,虽是地处边疆,但正因为处于中越边境,远离中央政府,各方势力可谓鱼龙混杂,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冯子材领导的镇南关大捷,开了中国人在近代战胜西方列强的先河;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在金鸡山上放炮,敲打摇摇欲坠的清王朝;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第一次在祖国的南疆举起了人民革命的红旗。这是有着革命传统的边疆热土。小说中的林月亮们,继承的便是这样的革命精神,带领左江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走向了光明。赵先平选择以林月亮为代表的投身到轰轰烈烈革命浪潮中去的青年们,书写他们个人的革命史诗,而这块革命热土如此传奇的色彩,为小说涂抹上了厚重的历史感与时代氛围。

(二)非凡的人物赋予文本传奇性

黑水河江湖传奇,要从何建昌、林老三、黄铁匠、杨忠仁这四个黑水河最铁的老同志讲起。当年红八军撤出龙州城的时候,杨忠仁竟然敢冒杀头的重罪接下一批枪支弹药,与何建昌、黄铁匠、刘叔等几个农会的老同合计,将这批枪支弹药藏在了虎啸洞的暗洞里,之后就地潜伏起来,悉心培养自己的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继续搞革命。林月亮6 岁开始跟父亲林老三在深山老林里烧炭,单单出碳就练就了他闭气5 分钟的耐性,艰苦的生活,锻造了他异常的吃苦耐劳、沉稳细腻的性格,加上13 岁起跟随黄铁匠习武,练就了过人的身体素质,特别抗打。师父黄铁匠在安和街交友颇广,有杀猪的、宰牛的、混码头的、砌砖的、拉车的,但凡是手脚有气力的,都被他请来“收拾”自己的徒弟林月亮,出师的那晚,更是请来了扛棺材的高手,黄铁匠正是用这独特的手段,教会了林月亮过人的武艺,与江湖各路高手过招切磋交往,也让林月亮身上也有着些侠肝义胆的江湖侠气。林月亮品学兼优,破天荒考上龙州中学,国共合作时期还被党组织安排到桂林上军校,可谓是文武双全,同一时期,杨美河服从组织安排前往越南深造。林月亮学成归来,很快就组织新农会、策反起义,领导家乡的武装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虽然林月亮、黄谷流等人的经历有着传奇色彩,但也是有着十分接地气的底色,没有手撕鬼子似的抗日武侠的夸张,而是有着普通进步青年真实可信的一个成长过程。虽然小说没有跳出其他红色经典常见的叙事策略,即个人情感消解在革命的大局当中,但是林月亮、何丽、杨美河之间的感情并没有沦为狗血的三角恋爱。林月亮与杨美河的爱情,在艰苦斗争取得胜利,投入建设家乡的浪潮之中,何丽因难产去世七年之后,在共同挂点的太平公社才得到了圆满。小说中的革命英雄传奇,其神性不单单是来自英雄的非凡能力,其本质是来自纯洁的革命信仰。

二、叙述的镜头化处理

《穿过密林》很多场景的处理,犹如电影里的场面调度,作者调动丰富的电影叙事语言,以推拉摇移跟等镜头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叙述有着明显的画面感,与传统小说叙事相比,更加符合现代读者习惯读图的阅读感官,语言上也使得这段革命历史故事读来更有新鲜动人的现代语感。

(4)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对于重污染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也可以分为内外两点。从企业内部来看,大规模重污染企业相较于小规模企业更为注重品牌效应,大规模重污染企业往往期望营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品牌赢得公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就是大型重污染企业对于良好的环境行为更加重视的原因。

小说全篇基本采用传统说书人视角,讲故事的说书人全知全能,也像是把控全局的编导一体的导演,主导着故事的细枝末节以及走向。当然,赵先平没有固守这样冷静客观的全知镜头,为了让读者多一些代入认同感,也有插入一些主观镜头,如开篇,林月亮在龙州街头被几个街头仔暴打倒地,被打的林月亮没有抗争,他在地上“看到青石板的街面其实并不平坦,一些穿皮鞋、布鞋、胶底鞋、草鞋大小不一的脚在他周围停了下来,但没有一只脚走近他”[2]2。他躺在地上回忆开小差的时候,“脸就被踢了一脚”[2]2,嘴里涌出鲜血,“他一口把它咽进肚子里”[2]2,从表现林月亮孤立无援的主观镜头到被打、咽血的特写镜头,刻画了林月亮坚韧不屈的性格特点。镜头慢慢从贴近青石板摇升到围观的人群,停留在躲在人群后面伤心啜泣的杨美河脸上,再往上摇升到茶馆二楼,停在嘴角露出冷笑的马统中脸上,再慢慢提升到俯视全景,人群因寒冷的冬夜即将来临,狂风中慢慢散去,几个街头仔自觉无趣也停止殴打走了,只剩下躺在地上的林月亮……这个带着悲天悯人的全景俯视镜头之后,是一个木炭街冷清、沉寂的空镜头,让杨美河轻拍林月亮身上的镜头显得更加的温情,最终的镜头落在“林月亮抬头看着木炭街清冷的街面,狠狠地咬了咬牙”[2]3,作者的笔触犹如摄像机,如此流畅的镜头切换、场面调度,既暗示了三人未来的关系在革命与情感中的纠葛,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犹如影视剧开头,颇为惊艳。

林月亮在“过继”给何家并前往龙州求学前,把家中里里外外巡看了一遍,作者让我们跟随林月亮的视角,从屋外头,沿着石梯,走过凉台,走进了屋内厅堂,“厅堂左边厢房是林老三的寝室,右边是大儿子林太阳的寝室。厅堂前设有一张八仙桌,供着香炉,香炉上面的隔板正中,钉着一块‘林家堂上历代宗亲之位’的木牌”[2]37。穿过厅堂,进入隔板右侧的门里,就到了后厅,“后厅是一家人平时吃饭的地方,一边放置着餐具柜。有贵客来或过年过节,才在前厅厅堂摆台,以示尊重与隆盛”[2]38。后厅连着厨房,“厨房中间用青砖砌起三个火灶,分别为煮饭、炒菜、熬猪食所用;一边搁置水缸、菜板架等。厨房左边有一石磨、一石舂、一木磨,右边放置柴薪、杂物,后门就从这里下去,就是后院。后院与房子的宽度大致相同,用篱笆或种上荆棘围上。……”一个自然跟拍的长镜头,将一座典型的西南边陲壮族特色的屋宅展示在人们面前,让读者代入林月亮的视角,切身体会到他对家的留恋不舍,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不是一座冰冷的砖瓦建筑,而是充满生活气息、温情暖心的家。

赵有德献上自己最喜爱的小妾,以色贿赂县长钟敏,重新回到了德天乡,还组建了一支平圩、德天两乡联防大队,继续横行乡里,首先在德天街头开枪杀鸡儆猴,强行征粮。“二三十只公鸡和母鸡倒吊在那棵高大的龙眼树杈上,那30 来个士兵站成一排,一片拉枪栓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2]136(大全景镜头);赵有德叫刘排长表演。只见他举起缀着红绸带的盒子枪,“叭”的一声响,一只鸡‘嘎——’一声惨叫,接着士兵开枪,接连响起爆豆似的密集的枪声(快切镜头)。枪声十分刺耳。士兵乌黑的枪口这会儿都冒着蓝烟(特写镜头),而龙眼树那边,腾起一片红色的血雨,空中弥漫飞舞鸡毛(中景镜头)。没有死去的鸡嘎嘎嘎垂死哀鸣,鲜血从鸡的硬喙上滴落下来,曲曲拐拐在地上漫流,龙眼树下变成了血红的土地,散发出浓烈的血腥气(特写、跟随镜头)。乡公所门外的场地上鸦雀无声(全景镜头),女人大都低垂着头(近景镜头),男人木雕似的瞪着眼黑着脸(特写镜头),孩子则压抑着啜泣的哭声(特写镜头)。刘排长把盒子枪插到腰里的皮带上,一绺红绸在裆前摆舞(特写镜头)。(摇升、近景镜头)他大声地说:“各位父老兄弟。现在回家准备粮食,3 天内交齐。”[2]136。这一组景别各异的镜头,将赵有德这个小人得志及爪牙狐假虎威的卑鄙嘴脸刻画得入骨三分。

三、叙事的蒙太奇手法

麦茨将电影分解为五种物质表现形式——“语言音响、字幕、音乐音响、自然音响、运动影像”[3]454,其中音响就占了三种,可见音响对于影视的重要程度。巴拉茨也认为,一个完整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是很具体、很真实的,我们觉得它是没有重量的、非物质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视像[4]59。让音响融入小说叙事,让小说发声,无疑会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赵先平在小说叙事方式上,并没有固守某一种叙述方式,而是根据小说情节、人物的需要,糅合讲述、展示,语言文字剧本化,故事情节镜头化。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对白,代替说书人叙述,让人物们自我展示,对话,冲突,突出场面的戏剧性。人物之间的对白,如影视剧里人物对话的反打镜头,也是一种外部行动,直接反映人物所思所想,避免了叙述者粗鲁的介入和评论,让人物自说自话。如黄谷流“双锤怒退抓壮丁”这一段落:

作为影视艺术表现技巧,普多夫金将蒙太奇下了一个定义:“将若干片断构成场面,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片子的方法。”[8]41《穿过密林》采取的是明暗两条主线起伏交叉叙事的结构方法,两条主线之外又生发出若干支线纠缠在一起,非线性的叙事,类似于颠倒蒙太奇,看似两代人的恩怨情仇、革命抗争纠缠不清,却又因果分明,推动故事的走向。上部“初心”的开头,林月亮一登场就是被龙州县城的几个街仔不明就里一顿揍,然后,这条线被悬置,读者被牵引着开始倒叙,倒叙中又有插叙,直到上部第十七章,在切换到马统中这个视角才接上这个场景。上部“初心”主要是慢慢铺开整部革命史诗的背景,主线是林月亮从大山走出,考进龙州中学,与杨美河、刘阳等同窗好友组织进步读书会,逐步成长为进步青年,副线随着藏好的红八军托付的一批枪支弹药也埋伏到位,同时,给小说的故事渲染上风云激荡的时代氛围,领着读者走进左江流域的革命风云。中部“革命”,镜头一转,作者娴熟运用蒙太奇技巧,化传统的线性叙事为多线叙事,故事情节在不同组合的镜头下一一交代各色人物,使读者犹如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连续剧集,无论正派还是反派都刻画得有血有肉,赋予人物独特的性格、情感,讲明人物行动背后的动机,揭示走向火热革命的必然性。下部“胜利”,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左江流域全面开花,从组织进步青年参加读书会、十友会,到发动群众参加新农会,到统战开明民主人士,再到条件成熟发动平圩武装起义、在中越边境打游击,虽然革命也遇上了不小的挫折,但在关键关头,红八军军部留下的枪支弹药,帮助林月亮扭转乾坤,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结尾部分,如一组闪回镜头,通过相册的一张张照片,回顾了林月亮、杨美河革命胜利之后的故事,将这个红色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黄谷流问:“不是说两丁抽一吗?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哪有去吃皇粮的份?”

交叉蒙太奇将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域发生的多条情节线迅速交替剪接在一起,悬念迭起,气氛霎时变得紧张起来,冲突一触即发,调动起观众的情绪,特别适合表现战斗的惊险场面。作者在革命的重要转折——活捉马统中的井屯战役,用此手法将此一役描写得尤为精彩。马统中带队清剿,找不到游击队、武工队,驻扎在平圩村屯,正在做饭——平圩武工队队长黄才带队尾随而至,出其不意发起袭击——马统中一队人马乱了阵脚,爬上独山负隅顽抗——黄谷流率领主力排炮兵班前来支援,包围马统中——林月亮带队到独山对面的井屯成立指挥所,开会部署战斗——马统中极为紧张,由两个卫兵带求援信请求钟敏派兵增援——林月亮为防敌方增援,先堵住马统中去路,并在各个路口布下伏兵——林月亮亲笔写信敦促马统中投降,开展政治攻势——何建昌送信,并描述山下情况,吓坏了马统中,一时无措,只好推脱要与部属商量作缓兵之计——林月亮方先后打退两路援兵——绝望的马统中只好下山缴械投降——军民庆祝胜利。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描写得扣人心弦,有身临其境之感,惊险处大气不敢出,胜利那一刻又觉得酣畅淋漓,同时,充分表现了林月亮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革命自此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我们怎么没碰着你?”林月亮问。

在儿科关注最多的是睡眠呼吸疾病,在儿童睡眠障碍中占7%~10%,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为2%,常于睡眠时因严重的打鼾、憋气、呼吸暂停产生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由此可导致一系列神经体液改变。轻者可造成精神不集中,智力发育落后,影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重者可造成儿童睡眠时突然死亡。肥胖、哮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易患睡眠呼吸疾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儿童睡眠障碍常被忽视,往往迁延数年。

四、叙事语言的视听化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概念,源自建筑学里指装配、安装的常用术语,引入影视艺术中主要是指剪辑、组接的创作手法。蒙太奇在格里菲斯、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等电影艺术先驱开拓性的探讨研究下,大大促进了电影创作的实践及理论的发展,使得影视创作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也奠定了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地位。当影视作品越来越依靠文学这根拐杖的同时,文学作品的创作也越来越多借鉴蒙太奇这一影视艺术表现技巧。

针对不同的屋面类型,光伏方阵的布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图1中的平屋面为理想平屋面,光伏方阵位于屋面朝向正南处进行布置,光伏方阵间距D为:

一个为首的警官说:“抓壮丁,走,跟我们吃皇粮去。”

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定角色的扮演,在一定的场景之中来进行表演。

如果是平铺直叙的三段式结构,这个故事将变得平淡无奇,作者犹如掌控全局的导演,独具匠心剪辑人物群像的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组合起来,让这一段左江流域的革命往事波澜壮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平行蒙太奇是作者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手法,犹如传统章回式小说中的蝉联,前一节末了提到的人物,下一节就转到这个人物的故事,在整个故事的架构下不断添枝加叶,推动故事整体丰满起来。十六“这个学期”结尾,农振东提醒林月亮、杨美河、刘阳、莫林源年轻人警惕马统中,杨美河评价“他就是个流氓!”;十七“马统中”便是其纠缠杨美河、监控读书会成员的龌龊行径,还揭开了开头林月亮被打的悬念,原来都是马统中背后捣的鬼;十八“德天乡”,从赵有德乡长视角切入,交代了杨忠仁之死的前因后果,顺带出金梅的遭遇;十九“半夜时分”再往后倒叙,以马习虎的视角,还原了当晚杨忠仁遇害及金梅被掳上布罗山的细节;以这样的手法讲好群像小故事,在其他章节比比皆是,保持如电视连续剧集般紧张的叙事节奏,扣人心弦,吸引观众追着看,如黑水河的小浪花,最终汇聚成滔滔江水,如时代的潮流,奔流向前。

“呵呵,”那警官说,“看你这身板,长得虎腰熊背,一个就顶两个。抓的就是你这样的壮丁。你们给我上!”

通过一定人事制度改革,采用灵活的师资用人模式,吸引企业专家、校外学生创业典型、大学生创业大赛得奖选手等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中。一方面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培训,承担相应课程;另一方面,作为创业导师的重要补充,可以邀请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精英或者政府创业中心的专业人员来指导创业实践。

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索邦’花被片DNA,并以此为模板对LhsorMYB12基因进行PCR扩增,PCR体系和程序同上。扩增测序后采用Clustal Omega(http://www.ebi.ac.uk/Tools/msa/clustalo/)在线工具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片段大小及基因结构。采用BLAST在线工具搜索已报道的单、双子叶植物的MYB基因序列,获取对应基因的信息并绘制各基因的结构图。

黄谷流见对方说得如此无理蛮横,也一时性起,便挥了挥手中的两只铁锤,怒道:“来吧,不怕死的就来吧!”[2]150

本工程根据BIM模型建立动态的施工平面布置模型,将本工程划分为地下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三个施工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进度及资源需求,分别规划施工平面布置图,在动态模型里可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管理。

最后在群众愤怒的唾沫中,县警队悻悻地溜走了。这段类似于影视剧中的人物对话的反打镜头,主要通过动作与言语上的交锋,将县警外强中干、欺软拍硬的猥琐嘴脸暴露在镜头前,反之凸显黄谷流刚正不阿的性格以及不畏强权的气魄。如此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的对白段落,在绝大多数的章节中都有呈现,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法。同时,一些人物对白生活化、口语化,具有当地流行白话、夹壮普通话的口语特色。林月亮、杨美河初到龙州求学,何建昌带他们前往刘家做客,林月亮第一次与自己的同桌刘阳相见:

作者也有运用其他蒙太奇手法的地方,当林月亮、杨美河历经波折取得红八军当年留下的那批枪支弹药时,作者运用心理蒙太奇让杨美河“眼前出现父亲杨忠仁出殡的情景”[2]226,这是自己父亲用生命守护的革命火种啊,想必杨美河已暗暗下定决心要用好这批武器,为父亲报仇雪恨。贯穿整部小说最为突出的意象无疑是黑水河,黑水河之所以黑,那是因为两岸崇山峻岭上密林郁郁葱葱的倒影,穿过密林,黑水河就是倒影在左江流域里的密林。作者适时调用抒情蒙太奇,“黑水河是黄谷流、林月亮的河流”[2]21“他们是黑水河的浪里白条和鱼鹰”[2]22,黑水河是他们快乐童年的记忆宝库,林月亮要离开自己的玩伴前往龙州求学,黑水河是他们的纽带,走得再远,总会在黑水河畔再聚首;黑水河到了中越边境——德天,一跃变成恣意奔涌的大瀑布,为了培养年轻革命干部,组织安排杨美河到越南深造,安排林月亮前往桂林读军校……梁大琪在告知林月亮、杨美河等人组织的安排后,指着气势磅礴的瀑布,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我们要像这飞奔的瀑布,一往无前,踏哥奔流,一直向着光明迸涌而去!”[2]107 这群土生土长的有志青年心情激荡、倍受鼓舞;在开辟革命新区的前夜,梁大琪与林月亮探讨着黑水河两岸的未来革命形势,黑水河如水彩画般的布景,静谧、舒缓、冷静地听着即将来临的风起云涌;林月亮、林胜利父子在黑水河边合照,不久后林胜利参加抗美援朝,因伤残疾;88 岁的林月亮翻看相册回忆往事,放下相册时,“窗外阳光正暖,有鸟鸣,黑水河静静流淌”[2]247,年老的林月亮此时的心情,是感慨万千还是悲喜交集?是遗憾伤怀还是喜悦庆幸?我们无从得知,黑水河照常奔流不息,包容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悲欢离合、世间百态。

是的,李莉现在觉得很幸福,是那种能摸得着地的幸福。梅子说的许峰,是她记忆深处的人,如若不提,她几乎忘记他了。

“碰着”“自个熟人熟路”“没两下”“搞定”(白话应是搞掂)等都是白话习惯用语。还有“马勒”(壮语母与子的意思)“后生哥”“找工”“杀一盘”“帮衬”“妈哟”“老同”“最大芭蕉叶”等地方特色词汇更是在文中信手拈来,非常接地气,相比传统的小说大多通过语言评述人物或者描绘场景,更加有当地的生活气息,也让人物、场景更具有生动性和可视性。

刘阳说:“我自个熟人熟路,没两下就搞定回家了。你怎么碰得着?就是见面我们也不认识嘛!”[2]28

此外,小说中还有着对自然环境音响、山歌的巧妙运用。梁大琪与林月亮在黑水河畔边走边谈论两岸的革命形势时,背景音乐是捕鱼汉子扎个猛子、村姑洗衣、村民农忙、牛群行走、牧童吹笛……好一派田园牧歌的山村生活图景。还有南疆边陲壮家贺年待客的热闹场景,唱酒歌敬酒,歌词甚美:

锡壶装酒白瓷杯,

酒到面前你莫推。

酒虽不好人情酿,

你是神仙饮半杯。

……[2]76

革命武装解放养利县城,城内群众欢欣鼓舞庆祝解放,人群中有会唱山歌的,现编现唱:“来了共产党,桃城第二春;人民做主人,幸福到乡村”[2]236。当年金家以擂台赛歌为金梅择婿,杨忠仁在歌台上嘲讽赵有德“狗尾巴草长在臭沟边,为的是让蚊虫吸附;苍蝇逐花不自量力,丑陋之态令人厌恶。”[2]99……声情并茂展现了南疆边陲壮族人民热情好客、喜好唱山歌的民风民俗。借助这些人物对白、自然音响、山歌,既为故事涂抹上当地民族特色的背景氛围,也使得人物场景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结 语

小说与影视这两种艺术碰撞出的火花,在《穿过密林》中异彩纷呈,也迥异于赵先平以往小说风格。这是赵先平在处理重大历史题材上创作的一个新突破。革命历史主题的传奇性书写,语言表达视听化,并力图不着痕迹地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剪接、组合这些镜头,让故事的人物、情节、场景影像化,在这个影像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极大满足了读者读图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

文学影像化叙事,作为文学在以影视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围剿中突围并进行自我革新的策略,目前看来,确实卓有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坚守独特的文学性,不能一味将小说创作变成剧本化创作,甘于沦为影视剧的脚本,坚持小说创作文学性的底色,才能不迷失自我,实现真正的突破重围。赵先平先前的小说创作,罗瑞宁评述其为“本土基层社会问题‘一名审视者’”[5]56,潘文峰则揭示其作品“隐藏着浓重的审恶情结”[6]56。《穿过密林》以鲜明的影像化叙事处理这类革命历史题材,相比其以往的小说创作而言,小说的文学性确实有一定的削弱,似乎还存在自我审查的干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既有国军正面战场、也有我军敌后战场共同抗日,双方又有摩擦战斗,此间复杂情况没有触及,林月亮等进步青年在此中复杂的局势中的历练及转变没有得到体现,只作了模糊化的背景处理,最终老年林月亮翻相册回忆革命往事,“文革”时期的记忆似乎被刻意抹去,还有一些前文比较重要的人物最终都草草离场,读者的一些阅读期待落空了,不免有些遗憾。期待赵先平以“基层社会问题的审视者”身份,以“审恶”的金刚怒目,以辛辣的笔触,再次操刀重大历史现实题材,再有突破性的大作面世。随着《穿过密林》的出版,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左江地区人民群众,终于在龙州起义90周年之际,拥有了自己的革命历史传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开创性的书写,在有关左江流域的革命题材书写及影视改编中,会不断地被提及、借鉴、传扬。

参考文献:

[1]张进德.“传奇”辨[J].古典文学知识,1998(1).

[2]赵先平.穿过密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8.

[3]雷蒙·贝卢尔.《不可企及的文本》[A].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4]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5]罗瑞宁.精神的勇气与灵魂的担当——赵先平小说评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

[6]潘文峰.以人性真诚扣问社会良知——赵先平小说简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5).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0)01-0103-05

收稿日期:2019-09-20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严宏智(1988-),男,广西梧州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学与影视创作。

责任编辑:罗瑞宁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0/0521/354.html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的大一统与家族观
下一篇:马华文学中的本土历史重构与中国性想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