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情感与记忆:厦门青礁慈济宫地方的形成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保生大帝本名吴夲,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他“自17 岁起,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学本领,后择地青礁(今厦门海沧青礁),在龙湫庵畔结茅为舍,采药炼

保生大帝本名吴夲,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他“自17 岁起,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学本领,后择地青礁(今厦门海沧青礁),在龙湫庵畔结茅为舍,采药炼丹,悬壶济世。宋仁宗景三年(1036)农历五月初二,吴夲在青礁文圃山龙池岩采药时,不幸于悬崖上跌落”[1]5-11+112。吴真人成神后,人们在他成神之地建造龙湫庵,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在龙湫庵的基础上,建立了青礁慈济宫,被誉为闽南慈济第一宫。1996 年被收录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据初步统计,福建省厦、漳、泉三市祀奉保生大帝的庙宇皆有上百座。在台湾有400 余座保生大帝庙。祀奉信仰保生大帝,被海峡两岸信徒称为“慈济精神”,据称台湾信仰保生大帝者数以千万计,影响深远。自2006 年开始,海峡两岸在青礁慈济宫举办了十几届保生慈济文化节,青礁慈济宫成为两岸情感维系、族群认同与集体记忆的场所。深入研究民间信仰的“情感”与“记忆”,将历史记忆、集体记忆上升为社会记忆,唤起两岸地方认同、形成民族凝聚力,这是民间信仰场所研究在当代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一、情感、记忆与地方的关系

区位空间透过人们的记忆与情感,通过不断重复的境遇及复杂的关系而被构建,逐步将某种区位空间建构成集体认同的场所,并赋予区位空间价值意义进而构建成为“地方”。情感、记忆与地方的关系如下图1 所示。

图1 情感、记忆与地方的关系

二、保生大帝信仰的情感变迁与集体记忆

(一)保生大帝信仰发展中的情感变迁

闽、台两地保生大帝信仰在数百年的扩散、变迁过程中,信众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

1) 对景手法将青岛城市空间中特有的山、海、湾与建筑、街道、广场有机联系,展现出整体协调的城市风貌,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态.

在吴夲生活的北宋时期,由于缺医少药,疾病、瘟疫夺去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吴夲以抽签问卜的方式增加了用药的神秘色彩,在病患心中产生心理作用,造成神效,使得村民们对吴真人无限崇拜。吴真人逝世后,人们建立寺庙并到庙中进行占卜、改运、安太岁、开药方子,这些行为有没有功效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信众经由保生大帝的保佑加强自身克服疾病的自信心,安抚正遭受疾病折磨的心灵,它的心理作用比药物疗效功能更为重要。

表1 保生大帝信仰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迁

时期 保生大帝信仰相关事件 情感变化北宋时期 建立寺庙,祈求平安 崇拜情感明清时期 福建向台湾移民 原乡情感光复时期 收复台湾、日本寺庙升天运动等战争 民族情感两岸互通(1987-今天)两岸保生信仰交流、进香、朝拜、遏祖社会认同、两岸情感

表2 信众对保生大帝相关节事的记忆[4]46-48

保生大帝相关节事 节事内容 功能保生大帝寿诞(“佛诞日”三月十五)准备蒸糖粿和红酒,做豆菜、豆腐等素菜,去奉祀、供养、上香为童子办“过关”仪 式( 图3、4所示)(关煞,人成长过程中命里注定的灾难,共三十六关),孩童向保生大帝跪拜,称“拜佛”,以求壮固孩童根基,保育成人“过关”者需写投状、(如图2 所示)、盖上法印在保生大帝前念诵烧化 保生大帝宫门赞语对联“慈济宫”匾额、巡境路边写满祝福语的百余彩旗,为小孩准备380 份写着吉祥语三角小旗米龙升天(五月初二)1.3000斤大米倒入木模龙形中,制作成长12 米、高约为20-30厘米的米龙2.道士手持白鸡符念咒,用笔点鸡血引导理事们在米龙的龙头、龙身、龙尾处点一下,象征米龙逐渐神化3.请祖庙主神的神灵到米龙处,道士使用白鸭血在龙身点化4.在保生大帝神像前,跪拜,在神明头上画龙点睛,然后烧纸、鸣鞭炮5.三天拜祭完毕后,信众赴米龙现场分龙米(称平安米)纪念保生大帝升天;祈求平安、健康、顺利例祭(农历初一、十五)准备纸、蜡烛、香以及供食(如图5、6 所示),在祭拜后燃放鞭炮,供品为素食,均用礼盒装盛,大供为12 样果品,小供6 样。例祭很讲究,女子经期间不得入宫拜祭卜笅、抽签测事保生慈济文化节颂典仪式步骤:1.三击鼓(先鼓后钟)2.迎神(在奏乐钟上香)(如图7 所示)3.三献礼(初献礼[三叩首-献果]、再献礼[三叩首-献花]、终献礼[三叩首-献茶献帛])4.恭请主祭人归位、乐止,再唱献舞5.全场献赞歌(用闽南语演唱《保生大帝颂》)6.司仪唱(送神、焚烧祝文、动乐、礼成)推广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传递健康、慈济、和谐精神,增进海峡两岸的民间信仰文化交流,成为香飘两岸的烫金名片

青礁慈济宫保生文化信俗的传播除了台湾移民的扩散、旅游节事的宣传外,亦可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形式的真实呈现,如保生大帝通过民间故事传说、歌仔戏、答嘴鼓、芗剧等艺术加工,整合闽南地区民俗文化与保生信俗,激发游客情感,构建信众们的共同记忆并代代相传。

(二)保生大帝信俗发展与族群记忆

“被记忆的往往是一个社群的历史记叙”[3]90。两岸信仰认同有一定情感基础,这些情感经过时间的筛选、过滤、加工后,便形成了信众世代相传的历史记忆,而历史记忆通过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节庆、展演、礼节不断强化,构成了族群的集体记忆。

图2 投状格式

三、青礁慈济宫在发展过程中的地方认同

青礁慈济宫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以保生信仰历史事件为引,以情感记忆为线,开发养生旅游产品、朝圣旅游系列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产品、节庆类旅游产品,以此激发受众情感,塑造集体记忆,传承和发展厦门青礁慈济宫作为两岸保生大帝信俗的心灵家园。

图3 -4 为童子“办关”

图7 迎神(作者拍摄)

图8 青礁慈济宫地方经验活动

图5 -6 祭拜用品

四、地方的传承与发展:厦门青礁慈济宫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地方”的存在是文化群体的情感、记忆及经验等所建构出来的意义中心,“记忆”可以转为有形的物质客体如雕塑、纪念碑、校园纪念物等文化景观。青礁慈济宫是“保生大帝”信仰群体集体记忆及其情感变迁建构起来的文化景观及神圣空间。共同的情感、集体记忆以及认同的文化景观诠释了青礁慈济宫地方的形成。透过青礁慈济宫有形的物质客体,如记录吴夲“上山采药—炼丹制药—悬壶济世—羽化升天”过程的吴真人济世图、在吴夲生前炼丹煎药的金炉、种植500 多种药草的百草园、保生大帝神像、吴真人凿井取泉的遗迹——丹药井泉等文化景观,或是保生大帝祭祀仪式、旅游节庆、民间艺术等经验活动的叙述,把信众的“情感记忆”内容转化为精神空间而继续存在,促进了信众与青礁慈济宫的地方关系,构筑了青礁慈济宫地方的意义(如图8 所示)。

(一)养身旅游产品

养生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帮助游客提高和改善身体健康的重要活动。保生大帝作为医神, 其信仰的核心价值在于诊病救人,弘扬慈爱济世的“慈济”精神。他生前著有《本草》一书 (后人定名为《吴夲本草》)。目前,青礁慈济宫在保生医药文化资源的利用还只停留在药签、义诊和赠药的层面上,未来应结合中医药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大力开发养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扩展保生大帝医药文化,传承“慈济”精神。

(二)朝圣旅游产品

在式(7)和式(8)中:w(j,k)为待处理系数,为公式处理之后的系数.sign(·)为符号函数,λ为阈值规则计算出来的阈值.

(三)民俗旅游产品

明末清初,以福建海商为主的贸易集团,率先移民到台湾。由于当地土著的侵扰、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移民们想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除了劳动力、工具、资金、技术等物质基础外,寻求一处精神栖息地是必不可少的。正如聂德宁所说:“在华人向海外移民的过程中,传统的信仰始终是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支配着他们在海外团结奋进共谋生存和发展”[2]83。从福建移民的角度来看,保生大帝信仰在移民者心中实际上要超出心理抚慰的范畴,他们对原乡神明的深刻认同与信仰的地域扩张在无形中构建了保生信仰精神支撑意义,成为移民生存下来的“庇护之神”。当荷兰人占据台湾时,有很多漳泉人,都携带着保生大帝的分身来到台湾。郑成功出征台湾时,也将保生大帝的神像供奉在船上,保佑中华儿女,驱逐外夷、收复宝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时期,日本试图以“皇民化”“寺庙升天”等运动来取缔台湾民间信仰,阻断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民间文化联系,日本神道教和靖国神社运动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期间,保生大帝信徒在将军溪畔设案供香,祈求和平与安康,表达祖籍之思。保生信仰不仅是闽台先民生存目的的一种文化选择,更是闽台原乡情怀、身份认同和族群建构的重要因子和标志。据统计,每年农历一月到三月,台湾地区每天都会有几支队伍或数万名朝圣者来到青礁慈济祖宫进香,实现保生大帝灵力的更新,这无形中将两岸的社区和人群联结在一起,不断地升华中华儿女凝聚亲情、社会认同、守望相助的民族情感。

涂尔干认为仪式中的膜拜行为会给参与者带来“欢乐、内心的平和、安宁和热烈等等印象”[4]70。可以透过青礁慈济宫宫庙、祭仪、经文签诗等方面开发朝圣类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异于日常生活的心灵休憩方式,寻得心灵的释放空间。

表3 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开发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 开发阐述民俗与美食·建设传统戏剧主题餐厅(如保生大帝民间故事传说、歌仔戏、答嘴鼓、芗剧、车鼓弄等艺术剧目),并设置伴餐式表演·闽台美食展销节、闽南美食文化节期间举办民俗表演·对接当地美食,打造“健康·吉祥”的保生系列美食民俗与住宿 ·建设养生主题酒店或民宿民俗与观光根据旅游市场偏好开辟专项旅游产品:·闽南文化互动体验游(邀请旅游者穿戏服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唱戏剧、画脸谱;开设保生文化讲座;手工雕刻培训班等,让活态文化得以传递)·闽南艺术传统文化游(歌仔戏、答嘴鼓、芗剧、车鼓弄、高甲戏、南音、拍胸舞等),以现场演出为开发重点,衍生产品开发为辅·闽南民俗节庆游。(民间节庆、中秋博饼、保生大帝诞辰、妈祖文化节庆等)民俗与商品旅游商品注重本土特色:·除了开发保生文化“感恩”“慈济”意义的服装、医药、纪念章、挂历、信封等旅游纪念品外,还可利用地方民俗来呈现保生文化:吴夲人物形象剪纸、吴夲采药治病场景画作、青礁慈济宫场景软木画、保生文化节刻录光碟、戏剧再现保生事迹、保生工艺伞、工艺扇等商品

(四) 节庆旅游产品

李力、崔卫华把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兴奋要素”“娱乐要素”“炫耀要素”[5]11-14,节庆旅游的目的在于增强市场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寻求外界对旅游目的地的认同。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节庆类旅游产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公众的关注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教学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4],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区、企业和地方培养有较强应用技术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新理论、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用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体现通用性和技术性。

表4 节庆类旅游产品开发

节庆类旅游产品 内容 意义(世界)闽南乡亲保生文化节1.举行朝圣谒祖进香活动,办大庙会以及宗亲会同乡会活动2.组织返乡探亲访友,进行各地乡亲交流联欢3.举办保生文化展览与会议以保生文化纽带和凝聚力增强两岸、世界宗教、宗亲、乡里、民族认同与团结闽南文化节每年可根据闽南特色建筑、石雕工艺、文学戏曲、皮影木偶、歌谣舞蹈、宗教园林、文物古玩、闽台关系等方面设计不同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使命感,从而自发的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民间工艺保生慈济中医文化节1.开设保生慈济大讲堂2.创新慈济医学中心3.青礁慈济宫医药景点参观,包括药浴谷、药疗谷、九福寿龄社区、龙秋庵、百草园等4.中医药膳烹饪活动发扬中医文化弘扬慈济精神

结 语

保生大帝民间信仰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青礁慈济宫保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旅游、民族等多重价值,应积极探寻保生大帝民间信仰在发展和传播中信众的情感变化、记忆的形式,与青礁慈济宫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相结合,注重有形物质与无形精神层面的资源互动,构筑青礁慈济宫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景区品牌的提升和保生文化的传承。

“不仅是机械设备的零件坏了,我们会提供技术的帮助。有些大型农机车,几个小时就需要更换润滑油,我们都会带着技术人员为他们第一时间更换。”张文兴说。

参考文献:

[1]林国平,范正义.闽台家族移民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聂德宁.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保生大帝信仰[J].东南亚问题研究,1993(3).

[3]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格,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接亲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0)01-0015-04

收稿日期:2019-10-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情感、记忆与地方:人文主义地理学视域下的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研究”(15YJCZH235)。

作者简介:赵明(1978-),女,吉林梅河口人,博士,闽江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学、情感地理学等;金先艳(1996-),女,贵州省六盘水市,闽江学院经管学院本科毕业生。

责任编辑:谢雪莲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0/0521/334.html

上一篇: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代要求与绩效审
下一篇:“云会计”提升会计外包服务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