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深耕民族 走向世界——广西研讨少数民族文学创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5 1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少数民族作家是文学桂军的中坚力量\"\"民族融合和民族虚无是同时进行的\"\"要为'民族'和'世界'搭一座桥\"……6月18日,来自广西区内外的文学评论家和广西少数民族作家齐聚\"新时代

\"少数民族作家是文学桂军的中坚力量\"\"民族融合和民族虚无是同时进行的\"\"要为'民族'和'世界'搭一座桥\"……6月18日,来自广西区内外的文学评论家和广西少数民族作家齐聚\"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讨会\",围绕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全国语境下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广西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作品的特色与影响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研讨会由广西文联主办,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编辑部、《广西文学》编辑部承办。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洁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席牙韩彰、石才夫,二级巡视员、《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和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东西,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凤显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出席。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主持研讨会。

吕洁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梳理和展望,旨在重整新装再出发,促进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西故事,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西文坛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现状是敏感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学桂军边缘崛起,成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公布了参评作品名单,广西以34部参评作品位居各省市区前列,展现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崭新风貌。此次研讨会,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而言,可谓是及时雨,其所发酵的作用值得期待。

从文化自信到理性审视

广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果可观。今年初,容本镇等带领青年学者研究多年的成果《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概观》出版发行,对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在这部著作中,壮族、瑶族、侗族、仫佬族、回族、京族、苗族、毛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文学矗然而立、熠熠生辉。在这种全景式的展现中,各民族代表作家、代表作品都走向历史前台,相互携手、彼此辉映。容本镇说,进入新时代以来,广西各民族作家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产生了良好的共振效应,文学创作取得长足发展。一批广西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海外,产生了国际性影响;还有许多作家的作品斩获大奖,入选具有影响力的排行榜,或者是被改编为影视剧。文学生态良好,形势喜人。

时至今日,随着文学桂军的崛起,特别是鬼子、凡一平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民族作家的涌现,广西的少数民族作家已经树立起文化自信。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表示,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是广西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非常强大的。广西的这支队伍,特别是青年作家队伍在全国都引起广泛关注,与全国作家是站在一个平台上的,\"我们有这样的好成绩,与各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和贡献是分不开的\"。

进入新时代,在坚定自信的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开始反思自我,理性审视区域和民族文化坐标,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自觉。\"不以是少数民族作家为耻,也不以是少数民族作家为荣。\"壮族作家凡一平说,每个民族都有尊严,都是平等的。少数民族作家不是贫困户,只有自力更生,出人头地才值得光荣。

\"文学创作实践不需要贴标签,我从阅读者角度来讲,用普遍标准来衡量作品,社会是什么样子,作家与当代生活是什么样子。\"广西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冯艳冰更多关注少数民族作家如何呈现生活,留下什么烙印。比如壮族诗人石才夫诗集《流水笺》,用诗歌思维观察世界,侧目之间的一瞥和小视角下的见闻,建立了一个深刻的系统,创作以思想见长,具有艺术魅力,在诗的结尾,都会关照全诗。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土家族作家田耳则认为,作家在创作时不要刻意去追求所谓的民族性。因为在放开自由创作的情况下,作家的语言、故事、文本里面仍然会保留一些民族的成分、民族的基因。少数民族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摆脱民族性、地域性的封闭,创作既要求新,也要从基本功的扎实去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创作就目前来看,题材比较狭窄,风格比较单一,并且在不断萎缩,因此还得要摆脱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封闭状态。

深挖民族文化富矿

\"全国来讲,各个省区的文化都写得差不多了,唯有广西这个富矿挖掘得还不够。\"对于一个文化名人的评价,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黄凤显相信了后半句,他认为广西民族多元、文化多样、地理独特,是一个文化富矿,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不竭之源。但当前的问题是,部分作家对习以为常的文化不够敏感。如何突破?一是要注重文化内涵,考虑民族命运及其对人性的影响,注重呈现深层次的内容。二是突破思维与语言的障碍和局限。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zonghexinwen/2020/0715/405.html

上一篇:广西师大送教下乡 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下一篇:端午诵经典 推普助脱贫--南昌师范学院牵手广西